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发帖

小学很多时光在寺庙与宗祠里度过(潇湘晨报)

▲镶有木框的石板,价格要贵些,家里舍不得买,家人又没人懂木工,不会做。  





▶白圭寺学校始建于1950年,现学校不存,在原址建起了望城大湖中学。  





▶本文作者1966年7月初中毕业人,生第一次照相。  




    1957年8月底,7岁的我被妈妈带着,第一次走进望城大湖乡白圭寺学校报到。我小学最初的4年在这里度过。那时小学是六年制,初小四年与完小两年。白圭寺初小毕业后,我考入赤岗冲完小。白圭寺学校始建于1950年,建校之初是在白圭寺庙里,赤岗冲完小则建在“李氏宗祠”里。我小学很多时光都在寺庙与宗祠里度过。  文、供图/吴志强


    入学报到那天,老师给我取名叫“自强”


    60多年过去,去学校报到那天的场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。吃过早饭,我跟着妈妈满怀喜悦朝离家五六里地的白圭寺学校走去。妈妈那天也特别兴奋,因为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她从来没有跨进过学堂门。报到时,班主任老师问我姓名,妈妈替我回答说叫“吴开明”。不知何种原因,老师建议我取名“吴自强”。于是我就用老师取的名字报了到。老师叫什么名字现在我已记不起了,她教我们语文兼班主任。老师和蔼可亲,记得有一次我不知为什么“闯”进了她办公室,她像慈母般地问我“是想加入少先队吧?”我竟也灵机一动说“是”。不久,我便成了班上较早加入少先队的学生之一。


    白圭寺学校是我们那方圆好几里唯一一所初小。学校办在“白圭寺”庙里。虽说是寺庙,但当时我们当地净是土砖茅草屋,白圭寺却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建筑。白墙、青瓦,两端的屋檐还往上翘,整座寺庙掩映在绿树丛中。寺内满眼尽是泥菩萨,菩萨、学生两相依,菩萨显菩萨的灵,学生上学生的课。那时的课程主要是语文、算术、写字、图画、唱歌和劳动等。全校只有四个班即一至四年级各一个班。四年级时举行毕业考试颁发初小毕业证书。初小毕业我考上了赤岗冲完小。


    赤岗冲完小离我家更远了,有七八里地。赤岗冲完小比白圭寺学校“气派”多了。赤岗冲完小设在当地远近闻名的“李氏宗祠”里。祠堂砖瓦结构,雕梁画栋,地面是三合土的,麻石台阶。初次见到如此“豪华”的建筑,觉得眼界大开。“李氏宗祠”里的李朝斌(1825—1894)是个有名的人物。李朝斌是清末湘军水师将领,随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,官至江南提督。去世后与其夫人合葬于祠堂不远处的一个山坡。我们念书时,下了课有时还到墓边去玩会,那时就发现墓有被盗过的痕迹。


    当年的祠堂,我最难忘的是祠堂外面一下坡处有一口泉水井。水漫井边,清澈见底。坡上一间房子是老师的伙房。下课了,口干了,没开水喝,我们便纷纷涌入伙房,在水缸里用竹筒做的“端子”舀一“端”水直接倒入口里,咕噜几下把肚子喂了个饱。有的同学则直奔那口水井,双手在水中一捧,清凉的井水往口中灌下去,那个感觉真是“爽歪歪”。

   

    没有草稿本,我们用的是石板和石笔


    初小与高小阶段,我最羡慕的是有些同学能背上商店里买的书包,还有书包外面背着的那块石板镶了个木框。因家境贫寒,我所用的书包一直是我母亲用布自己缝的。当时小小年纪的我挺不懂事,认为要是能背上买的书包那可要神气多了。


    现在的学生写字有草稿本,当年的我们可没有草稿本一说。写字甚至是做作业用的是石板,那是用一种青褐色的特殊石料锯成的薄石板,大约是两本书大小。上方钻两个小孔,系上根细绳,这样就与书包一起斜挎在肩上。有的石板四周还用木板条镶上一个木框。当然这种石板的价格就要贵些。我特想要那种石板,但小学六年一直未能如愿。


    在石板上写字用的是石笔。石笔就是用一种较软的白色滑石做的,约两寸来长,在石板上能写出白色的字。手一擦就可把字擦掉。擦的次数多了,石板就发白,在上面写字就不清楚了。这时往往就是朝石板上“哈”一口气,有的人则吐上点口水,顺势用衣袖一抹就干净如新了。


    离赤岗冲完小几里外有一座山,山上有做石笔的原料白滑石。做石笔的师傅在山上开采出那种石头后,就在山上用手工锯成筷子粗的短短的石笔。他们有时会遗留下一些半截的石笔。我们常常跋山涉水去那里搜寻,运气好的话竟也可以捡到好几根半截石笔。

   

    曾逃学两次,被老师告状两次


    当年生活困难,一向听话的我因为饿也曾逃学两次。我一直未向家里人提起过此事,因此那两次也成了我的一大秘密。有一次是我背着书包去上学,走着走着,肚子饿了,懒得走了。路过一堆满稻草的草棚,我钻进那草棚的最里面睡觉去了。迷迷糊糊听到外面噼里啪啦下起雨了,还似乎有人在讲话。仔细一听,糟了,是我母亲和我外婆,她们是在躲雨。吓得我大气不敢出缩在那里。还好,一会雨停了,她们走了。


    另一次逃学也是躲在一草棚里,在里面睡了一天。中午跑到人家地里“偷”了个红薯充饥。


    我读高小时,教语文兼班主任老师是个女的,名叫柳梦姣。我对她记忆很深。一是因为她是个大美女,二是因为她曾两次翻山越岭,一路走一路问,硬是找到了偏远的小山冲,到我家来告我的“刁状”。


    在上学的路上,要经过一条叫“马桥河”的人工河流,河上有一座木桥。夏天放学后,我们几个男孩喜欢脱个精光在木桥那儿下去游泳。不料我们私自游泳的事被女生告密让老师知道了,老师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来我家告状。


    还有一次便是学校要我写一篇黑板报稿子。稿子交上去了,不知为什么稿子的反面写了一个老师的绰号。这可犯了学校之大忌。绰号不是我写的,我至今也未“破案”,不知到底是谁写的,但那又确实是写在我稿子的反面。没两天,学校开大会,我知道会上要点名批评,吓得我一个人躲在教室不敢去开会。会后,那位漂亮女老师再次来到我家。


    我总的来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。期期得奖状,有时还有奖品,奖铅笔、毛笔和笔记本等。有次有个叫龙田的同学奖了把桐油雨伞,那是最大奖。他个子大,是劳动委员,在学校劳动最出色,因此得了个大奖,令我羡慕得要命。


    高小因柳梦姣老师的两次“告状”,我更严格要求自己,进步也更明显。六年级那年,全校有两位同学被评为学校“学习标兵”,我便是其中之一。学校大张旗鼓进行宣传,好多幅画我们两个人的连环画,贴满了整个校室走廊。


    完小毕业我进入初中学习。1966年初中毕业,我踏入了军校大门,在那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专业学习。在部队里,我将初小老师给我取名自强的自改为了志气的志。我认为既要“自强”,也还要有“志气”,还认为这个“志”书写出来似乎更潇洒
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
[潇湘晨报]

TOP

返回列表